当前位置:香港热线 > 互娱 > 资讯 > 正文
“找你妹”伤眼“打飞机”伤手
时间:2013/9/9 16:06:07 来源:香港热线 编辑:token

 

 

 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过马路“手不离机”的市民随处可见。


  自从微信推出游戏功能后,不少网友便开始热衷于里面的“打飞机”游戏。这其中有一些铁杆玩家,埋头苦玩拼排名,往往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,结果导致手指疼痛不能动,到医院检查竟是患上了腱鞘炎。专家提醒,玩触屏手机游戏要有个度,不能够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。


  “长期处于埋头的姿势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之一。”专家表示,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会使韧带、肌肉处于紧张状态,长此以往会造成肌肉劳损。“建议游戏半小时至1小时就应起身活动几分钟。”


  现状每天“打飞机”1小时得腱鞘炎


  最近几日,“打飞机得腱鞘炎”成为了网友热搜的关键词汇。据媒体报道,一位杭州的许女士就因为疯狂玩“打飞机”而患上腱鞘炎。据报道,许女士不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上班时间,甚至是上厕所的时候都在“孜孜不倦”玩着“打飞机”游戏。为了攀比分数和排名,一打就是几个小时。


  日前,清远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的张小姐把微信更新到了5.0版本,进入页面时突然出现了一款铅笔绘画风格的飞行射击小游戏,让她爱不释手。每天只要闲下来,她总会花半小时至1小时来玩“打飞机”游戏。几天下来,张小姐就发现自己的肩膀变得僵硬了,稍微碰一下就酸痛难忍,抬头都十分困难。后来去医院检查发现,肩膀酸痛的原因是长时间以固定姿势打游戏所致。


  笔者了解到,迷上“打飞机”的群体在不断扩大,有网友为了保持在微信朋友圈中排行榜第一的位置,一刻都不敢放松。不管是等吃饭、等车还是午休,有时间就会沉浸在这款小游戏中,就算闭上眼睛,满脑子也都是游戏的画面。


  “我看了网上说的打飞机得腱鞘炎,还以为是耸人听闻,没想到自己的手指头也疼了。”有网友说,自己抽空去医院看了个急诊,好在医生说,没什么大事,用冰敷消肿下就好了,“不过医生告诉我不能老是用手指重复一个动作。”


  探析年轻人居多 为打发时间


  日前,笔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,其年龄普遍在23岁-35岁之间。其中,九成以上的市民表示玩过这款飞行射击小游戏。但其中八成以上的人称,仅把这游戏当作无聊时的一种消遣方式。


  从事传媒工作的马小姐说,她只在无聊时玩玩,每次不超过10分钟,“不过周围很多同事、朋友都在玩这个游戏,还比哪个打的分高,可小小地满足一下虚荣心。”30岁的陈先生每天都会花半小时以上玩这款游戏,主要原因是可以和好友在线“PK”。在调查过程中,部分市民找到了“诀窍”,称在网上给几元钱就可以得高分。


  笔者了解到,当今手机已不仅仅作为电话,而成了集资讯、游戏、音乐以及各种通讯软件为一体的“多功能战斗机”,带给人们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。如今,街上随处可见手机握在手生怕错过电话信息的人,办公室白领职工们手机几乎都摆在案上。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人对手机的依赖,造就了“短信手”、“幻听症”、“持续局部注意力”等“手机病”也开始普遍起来。


  提醒淘宝“刷分”隐私易泄露


  笔者在淘宝网上搜索“微信打飞机”,一下子跳出来上百页相关产品。其中,一家名为“职业代练”的店铺半个月内已售出宝贝2140件。另一家名为“手工纯代练”的店主则称,“现在单子很多,人也多,都忙不过来了,把你的账号密码发来,我刷到你的时候就告诉你。”在各大手机论坛上,“打飞机”游戏的讨论也相当火热。


  有专家表示,成年人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盯着屏幕玩游戏,易产生“视疲劳”,出现眼睛胀、头痛、重影、头晕等症状;青少年则可能因此诱发近视或加深近视度数。坐车或行走时用手机玩游戏,对眼睛的伤害更大。他提醒市民,如果眼睛出现不适症状,应当立刻停下游戏闭目养神,或到户外散步使眼睛得以放松。


  常玩手机有哪些害处?


  知多D


  症状一:短信手 干眼症


  市民小邓每天睡觉前总会用手机上Q或者微信。她告诉记者,有个好友在外国读书,因为时差关系,经常凌晨一两点都在用手机聊天,时间长了感觉大拇指关节很酸,活动起来还会咯噔咯噔响。而且,眼睛也开始酸痛了,甚至不断流泪水。“每当夜深人静,我就是靠手指和眼睛判断是否该睡觉了。”小邓说道。


  分析: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,症状为掌指关节疼痛。拿着手机频繁运动拇指,容易引起掌指关节疼痛,甚至会颤抖,冬天尤为明显,由于温度冷导致血液回流速度慢,容易造成拇指僵硬。专家建议要间隔休息,可以“左右互搏”一番缓解肌肉酸痛,减低肌腱磨损。


  症状二:幻听症


  幻听症以一些需要频繁使用手机联系工作的职业者居多,如销售、咨询、媒体等,铃声一来就要工作,思想需要高度集中,随时待机状态容易有“幻听症”,常常误以为手机响,这一症状还存在一些求职者,或者等待某些重要信息的人身上。有网友表示,曾经试过在做一项重要项目,连吃个饭10分钟左右时间都有两三次以为手机响,“幻听弄得我很焦虑。”


  分析:日常生活中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群体容易患有“手机幻听症”。专家表示,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原因有三,除了“待机状态”外,高压、紧张情况也会出现这种心理暗示导致“幻听”;另外长期听一种乐曲形成习惯,会强化大脑感应,也有可能引发。专家建议,应该杜绝对手机上瘾,可多外出活动,丰富生活,在工作中消除这种高度紧张感,调整好心态,把工作和生活分开,还可以经常换轻松的手机铃声以放松身心。


  症状三:持续局部注意力


  “持续局部注意力”也属于手机强迫症的一种,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顽疾。随时随地铃声大作的手机给很多人造成困扰,或者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仍不自觉查看手机,这种不自觉的干扰可能会降低人的创造力和记忆力。从事文字工作的杜小姐告诉记者,她的生活离不开手机,而有时候在认真对稿或者写作的时候,仍然会不自觉地拿手机查看,即使没有听到手机响。“好像已经习惯了,不看手机很别扭。”杜小姐说。


  分析:这种症状可以简单分析为手机强迫症,由于将与外界联系的手机看得较重,导致引发凡事以手机为主的心理,即使没事也会不断翻看手机。心理医生建议,最好是远离手机,将关注点转移到其他地方,做到全身心投入而不受干扰,工作才能有效率。


  看你有无“手机病”


  轻松测试


  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喜欢拿出手机来看看是否有短信?


  手机没有信号就会感觉不安?


  睡觉要开着手机才踏实?


  喜欢用手机搜索和自己工作学习不相关的信息?


  经常“幻听”,从包拿出来却发现没有来电?


  如果您有其中三项以上的习惯,那么建议您最好放下手机,多出去走动并多与朋友交流,以避免患上“手机病”。


 

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,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会作出适当的处理。
E-Mail:nihao@foxmail.com 合作QQ:80044735
Copyright@ 2018 香港热线 版权所有